在省考行測題目中,結論型題目是可能性推理中的必考題型,它和一般的削弱、加強型題目不同,一般的削弱、加強型題目是在題干中給出一定的論據及結論,然后讓考生對論證或結論進行削弱或加強,而結論型題目在題干中,僅僅給出一定的論據,讓考生自己得出一個最有可能的結論,這時候,考生就很有可能天馬行空,與正確答案擦肩而過。
在結論型題目中,有兩種細小的分類,一是概括型,二是細節型。所謂概括型,主要是讓考生概括整個文段得出一個最有可能的結論,而細節型指的是,題干所給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成為選項設置的依據,考生需要針對選項對題干作出細節分析。但是無論是概括型,還是細節型的題目,都有兩條不能忽略的原則:
1、不作過分的引申和升華。(也就是說只能選擇最直接得出的結論)
2、從弱原則。(因為作為可能性推理的結論,應該是一個可能的結論,所以那些過于絕對的選項一般不能成為正確答案)
一、概括型
例:謂要對社會現象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即使是地區性的,也一定要走進現實社會中進行調查研究,絕不能憑空臆度。要明白事情的因果關系,建立有關的理論,不能沒有現實資料,以供驗證理論之用。
所以:
A.從事社會研究的人,同時也是從事實踐工作的人
B.依據實際的資料作社會研究,則一定具有理論性
C.要從事社會研究,不能不從實際工作中收集資料
D.社會研究并不復雜,只需要有實際資料就可以了
【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第一句話,要對社會現象做出正確分析判斷,一定要走進現實社會進行調查研究,可以推出C項正確。A項不能由題干推出。B、D兩項過于絕對,故答案選C。
二、細節型
例:美國研究人員分析了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地區的實地數據后發現,20世紀70年代以來,當地氣溫上升了5至6攝氏度,并且來自其他海域的哺乳動物增多導致南極哺乳動物捕食競爭加劇。因此,在上述地區作為哺乳動物主要食物來源的磷蝦的密度下降了近80%。而同一時期,生活在該地區以磷蝦為主食的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的數量也急劇減少。
由此可以推出:
A.氣溫上升對南極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極大
B.氣溫上升造成了南極海洋哺乳動物捕食的競爭加劇
C.如果磷蝦的密度繼續減少,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都會滅絕
D.氣候變暖和哺乳動物的捕食競爭加劇威脅了帽帶企鵝的生存
【答案】D。解析:題干中沒有涉及“生態環境”的問題,A項錯誤;由題干內容可知“氣溫上升”和“海洋哺乳動物捕食競爭加劇”是并列關系,B項錯誤;磷蝦的密度繼續減少會使得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的數量減少,但是不一定會滅絕,C項錯誤;D項符合題意。因此答案選D。
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8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